在牙科诊疗的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看似良好,却因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而面临更大的治疗风险,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看似与口腔科不直接相关的疾病,实则在牙科治疗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问题提出: 在进行牙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时,如何评估并管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回答: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并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可随血液流动至全身各处,增加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在牙科治疗中,尤其是涉及牙龈切开、拔牙等操作时,激活的凝血系统和可能的细菌感染可能成为触发因素,促使斑块破裂,进而引发心血管事件。
管理策略:
1、全面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2、心血管风险评估: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或更先进的工具如SCORE系统,对患者的整体心血管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3、非侵入性检查: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进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以评估血管状况和潜在风险。
4、预防性用药:在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以减少血小板聚集,或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水平。
5、治疗期间监测: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电图变化,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血管事件。
6、沟通与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及预防措施,增强其自我监测和管理的意识。
牙科医生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时,应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评估与管理视为重要一环,通过综合性的评估与干预措施,我们不仅能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更能为他们的全身健康保驾护航,在“隐形威胁”面前,牙科治疗不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成为连接局部与整体健康的重要桥梁。
发表评论
动脉粥样硬化,牙科治疗中隐藏的'静默杀手’,需谨慎对待以保护心脏健康。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