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医院牙科工作中,偶尔会遇到患者因其他健康问题而意外发现脑血管瘤的案例,这不禁让人思考,脑血管瘤这一隐匿的“定时炸弹”,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又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并应对它呢?
脑血管瘤,医学上称为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因脑部动脉血管异常改变而形成的肿瘤样突起,它虽名为“瘤”,却并非真性肿瘤,而是血管壁的局部异常扩张或膨出,这一病症多见于40至60岁的中老年人,但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其症状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头痛、眼花或颈部疼痛,重者则可能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死亡。
识别脑血管瘤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或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颅脑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是早期发现的有效手段,一旦确诊,患者应立即就医,根据瘤体大小、位置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经过治疗,脑血管瘤仍有复发风险,因此后续的定期复查与生活方式调整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三高”,以及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都是预防脑血管瘤恶化的关键。
脑血管瘤虽隐秘却致命,但通过提高认识、早期筛查与积极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影响降到最低,对于每一位患者而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环。
发表评论
脑血管瘤,潜伏的‘定时炸弹’,需警惕症状如头痛、视力模糊等信号早识别与专业医疗干预。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