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科临床工作中,我们往往将重点聚焦于牙齿本身的疾病诊治,如龋齿充填、牙髓治疗、牙列修复等,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问题——电解质紊乱,它可能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悄然出现,并对患者的整体健康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电解质在人体生理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参与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当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体内电解质含量发生异常改变时,就会引发电解质紊乱,在牙科治疗场景中,多种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发电解质紊乱的导火索。
一些患者在就诊前可能由于饮食不佳、呕吐、腹泻等原因,已经处于电解质丢失的状态,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频繁的呕吐或腹泻会导致大量的钠、钾、氯等电解质随体液丢失,如果此时进行较为复杂的牙科手术,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身体的代谢进一步加快,对电解质的需求增加,而术前又未能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就很容易在术后出现更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情况。
牙科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一些局部麻醉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短暂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进而影响电解质的摄入和吸收,长期大量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干扰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影响维生素和电解质的合成与吸收。
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乏力、头晕、心慌、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意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对于牙科医生来说,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状况,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近期的饮食、排泄等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的风险因素。
一旦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应及时与内科医生协作,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电解质测定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在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同时,牙科治疗方案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为牙科医生,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口腔疾病的治疗,还应具备整体观念,重视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警惕电解质紊乱这一潜在风险,为患者提供全面、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保障患者在接受牙科治疗的过程中不出现因忽视而导致的严重健康问题。
发表评论
牙科治疗中不容忽视的电解质平衡,关乎患者安全与康复质量。
牙科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电解质平衡,关乎患者整体健康与安全。
牙科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电解质平衡,关乎患者安全与康复。
添加新评论